今天(10月23日)霜冻。农谚云:“秋分早,霜晚,寒霜正是种麦时。”这意味着寒露期间正是播种小麦的最佳时期。
今天(10月23日)霜冻。农谚云:“秋分早,霜晚,寒霜正是种麦时。”这意味着在寒冷的霜冻季节种植小麦最为适宜。
现在寒霜已经过去十多天了,黄淮海主产区的秋播还没有开始。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应对秋季播种延迟
做到“保障时间、选好、管好”
近期,黄淮海主产区持续出现秋雨,使得土壤相对湿度较高,不适宜播种,播种机械无法下地。部分地区秋收推迟,秋收秋播“崩盘”。由于这些原因,今年的秋播没有开始。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李胜东:今年小麦采收时间比平时晚10~20天左右。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播种晚造成冬前积温不足,导致秧苗弱、抗霜冻能力差。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并积极应对。
面对积温不足的情况,专家表示,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证出苗数。同时,立春后进行锄地,可以提高地温。纵观今年秋播推迟情况,应对关键是“抓紧时间、精心选择、精心管理”。要科学整地,选择土壤墒情适宜的播种时间窗口,根据播期和气候变化选择适宜的品种,做好田间管理。
充足的土壤水分小麦生产的真实
创造有利条件
冬小麦的播种直接关系到来年夏粮的收成。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较往年提前。明年夏粮能否保住丰收?
农业专家表示,有时“慢节奏”并不意味着收成不好。
晚播小麦会缩短生长期,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收成不好。今年雨水多,土墒足,土墒足。关键是今年的小麦要“管好”。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李胜东:秋季持续降雨对秋播来说是“双刃剑”。田间土壤湿度影响及时播种和机械作业。另一方面,“小麦每隔一年就喜欢潮湿”。土壤墒情充足,为今冬明春小麦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随着气温下降,田间散湿的时间会延长,大家播种时应保持水分适当。当耕层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即土壤已达到能抱成球、落到地面上能散开的状态。可开展整地播种作业,防止抢耕抢种造成的烂籽、烂苗、土壤板结等次生灾害。
此外,播种初期应科学管理田水、粪肥和干草。及时清理干草或妥善还田,保持土壤的透气性;抓住播种窗口,确保小麦种得牢、苗壮,为明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进行晚播
增加广播音量礼节性地
土壤准备好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和种植种子。
今年雨水较多,气温下降很快。如何选择和播种种子?如果想要有足够的后期实力,这一步就需要多加注意。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品种;第二步:计算成本。专家建议:对于小麦晚播,需要选择适合晚播的品种,并相应提高播种量。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李胜东:对于麦田的晚交,应选择播种率高、群体建立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小麦品种。
最后的小麦将芽留在地里,生长时间相对较短。不过,小麦根系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继续生长,有更多的时间大显身手。因此,此时应选择根系发达的品种。麦芽更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滋养麦苗的生长。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李胜东:要抓住从播种到土温降到2℃以下的有利时机,先强根后促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央视记者梁丽娟、田其勇、宋建春、曹俊毅、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