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大赛周二在山东济宁开幕,明天(17日)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名团队成员
第十三届全国矿山救援技能大赛周二在山东济宁开幕,明天(17日)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名队员将围绕理论分析等公共项目和采矿、钻探等实践项目展开角逐。
共有64支队伍参加了本次比赛。比赛共设采矿、隧道、钻井、排水四个组别19个项目。共设置两个赛区。通过模拟救灾工程、还原真实事故场景,考核队伍在复杂条件下的综合能力。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竖井提升是本次比赛的新项目,主要考验救援队在深井环境下利用设备救援被困人员的能力。模拟救援过程中,地面指挥员将负责调度整个救援过程,安全员将负责全程指挥。负责观察井周围环境变化,其余救援人员负责在井下搜寻、包扎、转移被困人员,然后将其抬至井内安全地点。竖井提升工程雇用多人配合救援。一方面提高了被困人员的安全防护,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井下救援的效率。
群隧道比赛中生命通道的精确钻探和小型救援通道的运行,模拟隧道塌方、顶板塌方事故,导致灾区通道堵塞、遇险人员被困,救援人员难以进入被困区域。一方面,利用大型机械设备钻孔,快速连接被困人员、运输物资。另一方面,轻型拆除和挖掘工具用于人员最终在被困人员被困在狭窄且不稳定的破坏环境中,挖出一条救生通道。
中铁二局国家隧道应急救援昆明队总工程师王先泽:这是一种比较传统但有效的救援方式。通过人工挖掘,用木料支撑、加固,一点一点地挖一点,一点一点地支撑,逐渐向内移动。支护的目的是防止塌方,防止自然灾害,最终打通救援通道,将被困人员从隧道中救出。
除井下搜救项目外,本次比赛还有理论分析和医疗急救项目。将对参赛队员的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和现场医疗急救水平进行考核,为科学救援、安全救援提供技术支撑,最大限度贴近实战需要。尽可能的ds。
本次比赛将于10月17日结束,比赛获胜者将代表中国参加2026年第十四届国际矿山救援大赛。
800余种矿山救援科技装备亮相
为加强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的创新技术和普及,本次大赛还开设了先进适用的矿山救援技术展区,分为应急救援装备区和救援装备及救援装备区,集中展示我国矿山及隧道技术装备的创新成果。
应急救援装备展区以“科技赋能救援新能力”为主题,面积12300平方米。 155家企业各类技术装备710余台(套),覆盖矿山救援“检测、决策、救援、保障”全链条。领悟鸟exh引进国家安全生产、安全救援科技创新成果、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矿山及隧道救援技术装备等。
央视记者唐国荣:这是中国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氧气呼吸器。主要用于井下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佩戴它搜寻井下被困人员时使用。虽然重量不足15公斤,但可以为救援人员持续提供氧气4小时以上。该电子报警器还可以实时显示氧气含量。当氧气快耗尽时,它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我们的救援人员迅速上升到井里。另外,面罩上方还有一个对讲装置,这将帮助我们一些井下工作人员实现150米以上范围、远距离的实时、无障碍通讯。
展会钻井救援展区有主题为“精准打通生命通道”。来自52家企业的172余台(套)技术装备展出,包括大直径立卧钻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满足整个钻井和打捞过程的需求。
国安安全科技司、技术装备司戴启浩:展会搭建了供需交流的平台。通过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山救援队伍、科研机构、企业代表共同研发出更先进、更智能、更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应急救援装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