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丽琳通讯员陈亮10月16日今年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与国家粮食安全公告同一周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陈丽琳通讯员陈亮今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本周恰逢国家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携手促进粮食多样性,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202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节约节约和反食物浪费行动方案》,不仅要求遏制餐饮浪费,还明确了食品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全链条减少损失。同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人们对全谷物的认知度将显着提高。粗粮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10月15日,湖北省2025年世界粮食日暨国家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在咸宁举行。见证过去一年湖北交出的闪亮答卷。湖北省粮食局、湖北日报社发起“小记者谈粮食”活动,展示成果。粮食住“好房子”,4家企业入选国家粮食“适度加工”试点。粮食企业齐心协力节约粮食。粮食“吸收”氮气吹空调,住进“好房子”。经过三年不断升级改造,湖北省到2024年实现地方储备粮全范围准低温储存,全省储备粮全部转入“空调房”。额外升级将于 2025 年开始,重点关注大力推广控氮环境储存技术,让害虫因缺氧而尴尬,霉菌无法繁殖。湖北省粮油储备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上榜绿色储粮技术42项。仓管员打开手机,即可全面掌握粮情信息、虫情信息、氮素监测、光伏制冷等粮仓动态。目前,全省国有企业仓库总容量达到1500万吨。为了减少谷物加工损失,我们可以牺牲口感和质地吗?有些公司鱼和熊掌兼得。湖北昌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导发布了2019年湖北省首个胚芽米产品商业标准,推动全粮加工从“劳动体验”向“标准制造”的跨越。近年来,公司开展了智能交通加工环节信息化,采用低温慢速技术,最大程度保留大米的营养层。这不仅减少了加工损耗,而且使每一粒米都达到“营养全、晶莹剔透”的双重标准,做到“损耗而不失品质”。活动现场,武汉明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宣传。食用油也过度精炼。为了追求颜色清澈和延长油的保质期,营养助剂的残留量应控制在30%以下。 “17年来,我们一直遵循有机种植、自然干燥方法、低温物理压榨、精准适度的加工。”武汉明桥有限公司的不断探索。同时,将压饼“吃完、榨干净”,创新开发茶粉、天然清洗剂、蘑菇培养基等多种产品,提高产品综合利用率石油资源占有率超过80%。湖北省粮食局将从2021年起在全国率先推行科技项目清单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成功。今年,长健生态、名桥科技等在加工环节实现了粮食节粮、减损。我省共有4家企业入选国家中粮油加工标准化试点企业。中盘农业引进人工智能制粉技术,帮助节约粮食、减少损失。五谷杂粮上了餐桌,200名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推广多元美食。今年,湖北正式启动“全粮行动”。落实“六粮方针”,有利于提高居民全麦消费比例,促进公众营养均衡。为什么要促销全谷物?以水稻为例,如果去掉稻壳,整粒稻米的出品率可达80%。如果一粒谷物变成精米,其重量将只剩下不到60%,而其营养成分将流失80%。总之,对粮食进行精加工相当于浪费了1/5的粮食,损失了大部分营养成分。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上演了情景喜剧。 “积极拥抱五谷杂粮,不要做买棺材还珍珠的人。”今年4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成立“五谷杂粮科普学生志愿者团队”。 200名学生志愿者在5名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带领下,每周末前往武汉某大型社区开展以“从米到餐桌”为主题的科普示范活动。共千余个家庭参与,回收有效问卷近千份,发放科普宣传册数千份分布式。学校科普示范整体案例成功入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粮好营养好健康”2025年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同时上榜的还有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大米科技创新突破口味瓶颈,成功探索出一条“研—产—食—发表”的路径,推动全粮从“概念”走向“餐桌—餐南”。 “它解决了传统黑米难煮、口感不好的问题,风味独特,富含花青素。”今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在校园食堂创新推出“狮山健康餐”,融入地中海饮食理念。它以“花墨香”黑米为主食,深受师生喜爱。 C目前,广东、浙江、四川、湖南、江西、海南等南方水稻主产区已在示范种植区种植了多种“花墨香”。与此同时,华中农业大学水稻课题组积极推动黑酒米的开发。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省局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省团省委,开展世界粮食日暨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



